网站链接: 钓鱼心得网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钓鱼资讯  > 钓鱼日记 > 休闲钓鱼

野钓,到底什么最重要 你知道吗?

2019/2/8 0:02:52 人评论

野钓,到底什么最重要?长期以来,我们习惯性的把配方复杂化或者简单化,通常把饵料理解为单纯的香腥上的一种配方,即饵料配方=基础饵+辅助饵+状态饵。这种方式也是正确的,只不过要分鱼情。其实野生鱼长期处于饥...

野钓,到底什么最重要?长期以来,我们习惯性的把配方复杂化或者简单化,通常把饵料理解为单纯的香腥上的一种配方,即饵料配方=基础饵+辅助饵+状态饵。这种方式也是正确的,只不过要分鱼情。其实野生鱼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,在没有解决温饱的前提下,根本谈不上挑剔。

野钓中饵料的复杂性,并不在于饵料的本身。饵料的运用要与鱼情,气温,水情等相结合。野钓中的饵料不是单一存在的。在实战过程中,根据鱼情合理的运用,普通的饵料也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。如果违背鱼情,再好的饵料也会差强人意。所以野钓中的饵料配方,更在乎鱼情。

大家知道鱼是近视眼,可视范围也就1米左右,对红、白、黄几种颜色比较敏感。对鱼小个体的鱼比较喜欢腥香味的饵料,个体偏大的鱼要以本味的为主,所以饵料的选择也要根据鱼的情况投其所好。

一般气温在20度是野钓用饵的一个分水岭。温度低时,钓饵要偏腥一点,浮漂的调钓方面可以适当的调灵钓灵主钓鱼的吞口,如果采用传统的活饵要保证其动态。如蚯、蚓红虫等,商品饵要注重其状态。如松散、雾化等。当气温高时,钓饵可以偏香一点,浮漂的调钓调适当的钝钓钝主钓鱼的转身。这时传统的静态食要优于活饵,要重本味。商品饵要重清淡。

在饵料方面,以未经过加工处理的自然饵料为首选,这种饵料重本味,味清淡。可以随时根据钓场的变化添加辅助饵料。可以占到整个饵料的70%左右。红薯通常被我们推为基础饵料之首。以红薯为例,把红薯切成片,煮熟,去皮,在冷却前揉捏成团,密封放置冰箱,最好是出钓前一天完成。

在自然水域垂招小杂鱼是难免的,抛竿频率越高,饵料在水底的堆积就越多,招的小杂鱼就越多。虽然开粘饵或硬饵可以相对防止小杂鱼。但那也只是针对小杂鱼的中层截杀。

水下有鱼的时候可以不打窝,水下无鱼时要适当的做轻窝,当小杂鱼未出现时,可以考虑适当的增加抛竿的频率,当出现小杂鱼进窝时,可以采取不钓正窝,钓窝边的战术。疯狂的打窝,只会出现大量的小杂鱼留底,你就看着浮漂舞蹈吧。可以选择在主钓位不远处的副窝与主钓位的轮流作钓,有效饵料在水底的堆积量。是目前解决小杂鱼闹窝比较理想的战术,钓友们可以尝试一下。

对于辅助饵料,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香腥上做文章,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在自然的状态下,食物入水都会经过新鲜、变酸、发酵、霉烂的过程。由于野生鱼有很强的记忆性,饵料的仿真程度越高,就越能降低鱼的谨慎性,从而进食的欲望就越强烈。

典型的例子就是酒米、蚯蚓、煮老玉米粒,这几种饵料分别为香、腥、糟三味。饵料配方的搭配原则首先要根据季节来突出主味,其次要根据鱼情和鱼的个体大小决定饵料粘度,为求饵料的对路,要模拟自然饵料的霉变过程。

当然我们不能以人感的官,作为判断饵料好坏的根本。但被当地钓友以某种单一的钓饵(如新鲜玉米粒玉米,煮老玉米等),长期钓惯了的水域,要首选当地钓饵。

不同的水域,饵料使用也存在差别,在从未开钓或开钓初期的水库。鱼的密度相对较大。要采用重窝死守的方式。由于大多数的鱼都是同类群居,如果体型相差不大,是不太可能出现相互驱赶的。一般是体型较小的在中间,体型较大在四周。

但不同鱼种会有驱赶异类,聚集同类进食的现象。单窝死守同时加快抛竿的频率,重窝诱鱼。在上鱼情况较好时后可以故意空竿,以保证窝底的饵料的堆积。根据钓获的鱼的个体大小,适当的添加辅助饵料。

如果我们和别的钓友,挤在一个很小水域里,被迫形成抢鱼。首先要观察钓友的上鱼情况,有无小杂鱼。如果没有的话就可以加大商品饵料的比例,他的饵料腥,你要比他还腥。如果他的饵料香,就要比他更香,目的把鱼抢过来。

如果小杂鱼闹的厉害,就和他相反,他的饵料腥,我们就用香,他用香的,我们就用清香的,他用清香我们就用本味的,尽量让小杂鱼往他那边靠。

影响鱼获的因素非常多,尤其是野钓。在保证有鱼,钓点选择正确的前提下,我们要多思考,并根据产生的问题随机应变。

如果你是野钓达人,有好的技巧和经验,欢迎一起探讨,共同学习。

#特别注意# 据说关注本号的钓友,每次的鱼获都会增加不少哦!你不试试吗?


欢迎关注"360钓鱼"公众号

管理员微信号: fishchina2006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