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在野钓时,特别是刚到一个新的钓场,不知道水下的情况,怎么才能快速摸清水底情况,确定野钓位置,以及如何打窝,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种可行实用打窝的方法。
自制七竿一表法,主要能快速查找、摸清水底情况,来确定打窝的位置和方法。七竿就是在铅落地,漂尖在水平面的情况下,在钓位上抛上七竿。通过漂浮露出水面的目数,大体可以确定水的下状况。
比如在钓位上分别抛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七竿。在正前方抛上三竿,A点是满竿、B点是退后20公分、C点是退后40公分各抛一竿,然后在左右再各抛四竿。 D点是在左距正前方偏30公分抛一竿,E点是退后20公分抛一竿,F点是右距正前方偏30公分抛一竿,G点同理退后20公分抛一竿。
一表是事前编制好的。可以快速查出随着水深和抛竿远近的变化,知道铅落底到钓位的直线距离或斜坡角度和斜坡长度。
比如以斜坡为例
A点是钓位、B点是水下钓饵的位置、H点是打窝点、D点是浮漂的位置
已知:a指AD或BC的距离就是钓位到浮漂的距离,b指AC或DB的距离就是水的深度,
然后求坡度,求AH或AB长度
利用勾股定理: a^2+b^2=c^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。AH长度就是 a的平方加b的平方=c的平方;AB长度:a的平方加b的平方=c的平方。
角的度数可用余弦定理解得。公式:cosB = (a^2 + c^2 -b^2) / (2·a·c)
比如b确定,随着a的变化,可以快速确定c和B的角度。同理如果a确定,b随着变化,也能快速确定c和B角度。
自制表格如下:高度(水深a) 长度(b) 斜边长度c 斜坡角度B
这种巴掌大的表格有10页就足够用了。word编制表格非常简单快捷。
B点钓饵的位置到H点打窝点的距离,多少合适?需要根据水下状况来定。总之就是确定B点钓饵的位置和H点打窝点的位置。
由于考虑到水的深度、手动打窝入水后的惯性及竿的长短等因素和野生鱼活动觅食的习惯。一般在正窝中多是小鱼聚集且密度比较大,而大鱼则多在窝点附近外围游弋,就是在ADF点的外围。
打窝的时候用一条编织袋,把编织袋的下半部用烟头烧成几行有规则的小洞,把诱饵窝料放进编织袋中,然后用绳子把袋口扎紧,提前准备一条绳子,在每50公分的地方做个标记,然后把绳子和打窝用的编织袋连接,把装好窝料的编织袋沉入水中,然后用绳子来控制沉入位置、可以随意控制或调整窝料袋与钓点的距离,另外我们在主窝的前方和左右两边分撒饵料,让扬手漫撒的饵料呈散碎状星星点点地连接主窝,从而形成诱鱼进窝的导向窝。这个导向窝实际就是常说的B点钓饵的位置及钓点。
另外分享一个窝料制作的配方:3斤小麦加2斤玉米粒煮熟后,空干水,加曲酒浸泡过来,加一瓶渔汛1号小药,搅拌均匀,泡24小时以上。既可打窝使用。发窝非常快,聚鱼诱鱼效果非常好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。
能够简单而快速的知道AB长度及斜坡的长度或者B点钓饵的位置到钓位的距离,就可以随意控制或者调整窝料袋和钓点的距离,同样我们知道了绳子长度及B点钓饵的位置到钓位的距离),也就知道B角的角度,可以通过主窝点H和B点钓饵的位置的调整,可以运用自如。
欢迎关注"360钓鱼"公众号
管理员微信号: fishchina2006